? 那個“土味”濃郁的椰樹又來了。 4月12日,椰樹集團的“辣眼”招聘又來了。@海南椰樹集團 官微再發爭議招聘廣告:“從小喝到大”“豐滿白嫩代言人”“入學就有車、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而此次招聘相比一年前(2021年3月)的類似廣告,少了一
4月12日,椰樹集團的“辣眼”招聘又來了。@海南椰樹集團 官微再發爭議招聘廣告:“從小喝到大”“豐滿白嫩代言人”“入學就有車、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而此次招聘相比一年前(2021年3月)的類似廣告,少了一句“肯定有美女帥哥追?!?/span>
這不禁讓網友驚呼:“還是熟悉的配方?!?/span>
對此,據紅星新聞消息,椰樹集團回應招生廣告爭議稱:“這個招聘信息屬實的,屬于官方發出去的,任何宣傳都希望能夠擴大宣傳效果,當然我們不是為了炒作,這是肯定的,我們本來就是為了招生,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宣傳風格吧?!?/span>
此外,椰樹集團還表示,“招生”只是招聘的一種說法,入職就是正式員工,但是不確定具體崗位。通過相關考核后,就可以入學,入學后配備兩人一間的宿舍房和新能源小車,都只有使用權。入學之后也有一定風險,如果不符合培養要求,會被移除正副總經理培養身份,后續會根據個人意愿決定去留或者換崗。
而去年3月的那則招聘廣告也引起很大爭議,椰樹集團還因此被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0萬元,處罰事由為“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
當時就有律師就表示:“椰樹一方面是為了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是因為違法成本太低。此前椰樹也因類似原因被罰過一二十萬吧,這個成本比廣告效果要低得多,所以它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挑戰社會公序良俗的觀點或者底線?!?/span>
而這也被網友看在眼里:“有網友道出其中玄機:“不發這(招聘)廣告能上熱搜嗎?上熱搜就是最好的廣告,罰金也沒熱搜貴?!?/span>
不過,現在對于見慣不怪的椰樹集團的種種行徑,網友也表現出了兩種態度:一種是認可椰樹把招聘物質條件明碼標價,符合求職者對實際條件的需求;另一種則是認為椰樹明明有好產品,想不明白為什么要搞得如此低俗,“咱能不能別作妖了”“明明是好產品,搞得廣告跟牛皮癬似的”。
的確,通過公開報道顯示,椰樹集團最近幾年對低俗營銷似乎有些“上癮”。
2008年,椰樹集團因其廣告涉嫌欺騙性有獎銷售,被列為當年吉林省工商局的“打假維權典型案例”之中;
2009年,椰樹集團因在??谑泄卉嚿嫌∮小袄掀畔矚g老公喝椰樹牌石榴汁”“木瓜飽滿我豐滿”等廣告字眼,被當地工商部門認定其為違規發布,責令立即停止并處以1000元的罰款;
2016年椰樹集團推出了胸模瓶礦泉水,該產品一投放市場就遭受異議。之后,椰樹集團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回應稱,胸模瓶是展示女性美,是競爭對手看到該產品受消費者歡迎而產生嫉妒,進行無理的投訴、惡意的攻擊;
2017年,椰樹集團因廣告中提及“椰汁中含有維生素E,可改善性欲,促進少女發育”,涉嫌低俗營銷;
2019年3月,椰樹集團海南椰汁飲料有限公司因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問題被罰款20萬元。廣電總局發布通知稱,要求各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立即停止播出相關版本的“椰樹牌椰汁”廣告。通知稱,“椰樹牌椰汁”部分版本廣告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宣揚低俗內容、違背社會風尚,價值導向存在偏差,易對廣大受眾尤其是未成年人產生誤導;
2020年8月,椰樹集團招聘職業經理學員廣告中提到應征者需承諾終身在“椰樹”服務,寫承諾書,承諾以房產作抵押,離開“椰樹”以房產償還。此外,還要求應征者“忠誠不謀私,顧事業不顧家”,被網友質疑是“現代賣身契”。隨后,椰樹集團為其“對招聘信息審核不嚴,用詞不當”致歉。
但從經營表現來看,椰樹屢屢登上熱搜,也讓其獲得了足夠的流量與曝光。
比如在2022年1月,椰樹集團在官方微博上發文稱,2019年“我從小喝到大”廣告風波和2021年培養職業經理學員招生(聘)廣告風波時應對決策成功,合計引起5億多人次網民關注,再次提升“椰樹”品牌知名度,促進銷量持續逆勢增長。
并且,椰樹集團高調地宣布:今年1月銷量與去年同比預計增長36%,實現開門紅。并且同步表示椰樹集團去年全年銷量持續逆勢增長,2021年比2020年增長16.82%,比2019年增長7.71%,兩年平均增長12.26%。而據海南省企業聯合會、海南省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20年海南省企業100強名單”顯示,椰樹集團有限公司營收43.2896億元,排名第25。據此估算,椰樹集團2021年營收約為50.57億元。
就在4月11日,瑞幸與椰樹的聯名款產品椰云拿鐵正式上線,上線首日門店總銷量便突破66萬杯。在銷售火爆的同時,其極具椰樹風格的杯套和紙袋也吸引不少網友前去打卡。并且,瑞幸方面宣稱,該單品2022年銷售目標為一億杯。
顯然,椰樹其實無論從品牌力來說還是產品力來說,都已經被消費者和市場所認可,緣何還要自毀形象呢?實在令人費解。
而從監管層面來說,對于頻頻采取低俗營銷的企業,似乎該以更嚴苛的標準來執行,才能遏制住這種不差錢企業的屢教不改行為。
對于椰樹集團頻頻出現的廣告爭議,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廣告管理趨嚴,肯定會對低俗、虛假類的廣告加大處罰力度。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品牌應該回歸產品,推進多元化和創新研發,而不是以“出位”的方式去博人眼球。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洽洽食品去年營收59.85億元;芬達汽水疑似配料“雙標”惹爭議;椰樹聯名瑞幸推新品,一天賣出66萬杯;維維股份成功“摘帽”
九家公司年報看清飲料大盤:銷售整體回暖,毛利率普降,農夫、東鵬吸金能力最強
自我革新見成效,承德露露2021年業績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尋找鹵味江湖新玩兒法,巨頭們各行其道
“椰風”正勁,為何傳統椰汁仍能撈錢?
預制菜概念持續升溫,應警惕成為下一個“社區團購”
風口上的自熱食品“降溫”了?或已進入新一輪市場調整期
康師傅的2021:方便面回歸常態,推新拉動飲品增長
農夫山泉2021年推新戰略顯成效,營收凈利再創新高
妙可藍多高增長背后,加速擴容的奶酪賽道開啟下半場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ericstambaugh.com/237324.html